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场内激情澎湃,场外兴奋不已。从国际知名赛事落地中国,到本土赛事蓬勃发展,赛事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促进效应,成为推动消费增长和经济繁荣的新动力。今年上半年,河北、福建等七地监测的511场重大赛事,体育及相关消费超过160亿元,场均消费超过3000万元。事件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成为振兴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体育竞赛具有引人入胜的固有属性汇集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活力和受欢迎程度。赛事成功连接了从观赛到吃住行的全服务消费链,有力带动了体育产业及周边产业的消费增长。它已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金名片、拉动消费的新引擎、经济发展的增长支柱、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新舞台。 “随行出行”成为消费新趋势。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不仅延长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也拓展了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此外,举办大型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这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困难条件,而且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当地产业转型提升提供机遇。近年来体育产业的一大亮点是社区和基层赛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贵州“村超”、“村霸”产生的海量流量,还是“苏超”门票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都彰显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巨大能量。地方事件和草根事件都是主观的。它非常性感,观众也深深地投入其中。对运动的热情融入日常生活,激发强大的消费潜力。社区和草根活动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兼具“注意力经济”和“体验经济”的特征。消费不再只是“买票看比赛”,而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认同和情感消费消费。赛事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赛事经济发展的措施。为赛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冰雪经济到户外运动以及景区、区域、商圈引进体育赛事。确保“政府想做的事”和“人民想要做的事”相向而行,政府主动作为、主动服务,用主动行动带动广大群众和企业参与。赛事经济的繁荣与当地实际密不可分。只有深入扎根地区、让大众参与的文化、商业、体育、旅游一体化项目,才能成为振兴内循环的关键。只有结合各个地区的资产,以活动为切入点,连接文化,形成“观看、体验、消费”的循环,才能创造出与人们产生共鸣的“优质”产品。从“比赛日”到“狂欢日”,从“热季”到“全年热销”,赛事经济正在重塑消费者与体育场馆的联系方式。我们要把“一时的人气”变成“长久的繁荣”,把赛事吸引的人流变成体育产业的增量。(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