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完善A股上市公司治理。近日,证监会颁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人”的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上市公司中的“实质性少数群体”虽然数量不多,但非常重要。作为引领公司发展方向、执行经营管理、影响重要决策的人,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业绩和利益,牵动着万千投资者的钱包。现实中,总会有一小部分人看企业作为私人提款机,将中小股东视为外人,从事资金挪用、非法担保、内幕交易等荒唐行为。他们已成为A股市场严重违法行为的“罪魁祸首”,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侵蚀资本市场稳健的根基。始终呼吁各方认清“关键少数”的要点,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规定将加强对招聘、绩效和退休等各个方面的监管,并为“关键少数”的绩效划出更清晰的红线和最终分界线。结果值得等待。仅仅说“即使我生病了我也要工作”已经不够了。过往案例分析A股市场:一些公司管理松散,不合格董事、高管“带病上班”。一些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一些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被发现后立即辞职、离职。新规定完善了监管制度,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履职和解聘进行了全过程规范。这不仅会让“相当少数”的创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辞职也不会成为免疫的金牌。想要带着很多钱退休的人应该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屈服并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干得好就拿高薪,干得不好就拿高薪”的日子即将结束。新规定强烈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薪酬管理制度,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必须与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成正比。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业绩直接影响董事和高管的收入。这必将倒逼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激励管理层努力提高公司经营水平,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带动上市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不应该竭力侵犯上市公司的利益。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利润膨胀……今年以来,多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被查。新规定将保护上市公司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严格限制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同业竞争,明确要求不得干预公司财务会计活动和挪用公司资产,拉紧制度的笼子,防止“一把手”偏离,更好地保障市场公平交易。简单的基础知识。今天,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规范透明的资本市场,需要治理水平更高的上市公司,需要更加忠诚、勤劳的“少数”。只有妥善管理好董事、管理层、大股东等“重要少数人”,认清上市公司治理的要点,才有希望加速形成营造廉洁公平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实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李怀林)
(编辑: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