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秋季招聘数字人才“活跃”,整个地区正在实施鼓励需求和供应适应的政策。
2025年10月13日06:57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陈汉阳
2025年秋季招聘会正在全国各地举行。其中,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持续“领先”。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多地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和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搭建人才与产业的桥梁。近日,在科技大学2025年“来温州·创未来”全国巡回人才引进活动暨温州创新建设人才垫上ching会议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召开。现场共收到简历2017份,达成临时就业意向361人。 “参会的96家企业中,新兴战略产业占比37%。钦图、华丰、星际控股等各大连锁企业以及‘小巨人’新兴专业企业集中办展。1500多个优质岗位平均月薪8000多元,部分关键技术岗位年薪高达50万 元。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数字经济应用开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等重点领域。 “杭州法子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陆峰说。全国范围内,数字化人才岗位需求也日益旺盛d. 2025成都秋季人才博览会暨“融比人才聚”青年人才招聘会,岗位集中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成都重点产业领域。此次校园招聘活动面向山西省2026名高校毕业生,创造了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约3.8万个就业岗位。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秋季招聘职位中,互联网、教育培训等职位位居今年招聘榜首。人工智能相关人力资源招聘需求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学校空缺职位数量同比增加15.9%,其中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等职位需求位居前列。数字化人才不仅在招聘市场上“抢手”,而且在许多国家发布的紧急人才需求目录中也占据显着位置。地方。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显示,从产业需求来看,大湾区39.1万人的产业人才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前五位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超高视频显示清晰度。根据《北京市新生产力人才发展目录(2025年版)》,5G-A技术研发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18个核心领域人才整体紧缺程度为五星级。面对数字人才供需矛盾,各地正在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就业渗透班”等实践平台。企业也正在利用政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数字经济大会第二届北京数字人才发展大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第二批数字人才发展示范案例。其中,重点是加强产教合作。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著名大学合作建立“智慧能源数字技术联合实验室”,培养硕士、博士层次的专业人才。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与某养老服务和大数据专业大学合作,打造实习基地,定制“智慧养老数字化技能”课程。政策层面,多国政府持续积极建设d 开发数字人力资源的系统。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数字科技人才发展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发展支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数字经济(2024-2026年)》,包括“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多元化培养和机制”,着力克服人力资源开发障碍,构建“音乐保障”数字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欧洲在数字经济产业试点,聚焦数据标注、数字媒体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整合大学教育资源、商业实践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政策资源,打造“综合实习学徒班”,支持温州数字产业人才引进。中国新业态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搜索中心指出,当前数字化人才需求不断增长,是技术进步和产业成熟度的双重体现。未来,要进一步提高人才供需匹配精准度,完善紧缺人才目录和岗位画像,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同时,积极构建产业与教育评价技能生态链,推动“产业教员参与校园”和“企业项目参与课堂”。此外,要打破人才流动的隐性壁垒,推动数字技能认证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构建“人才选择行业、岗位找到人才”的就业新生态。
(编辑:王菊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相关文章

金价暴跌,一度跌幅超过3.8%。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深入推进长三角综合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更强大!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提质扩产能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