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工信部近日公布了《新能源与节能汽车3.0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由工信部历时一年半审定,汇聚全行业2000多名专家,由中国汽车技术协会主办。该路线图聚焦全球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提出2040年日本汽车产业发展七大目标。未来5至1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主流产品,电动化战略方向将保持坚定。从产品角度来看,渗透率预计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将达到85%以上,其中BEV(纯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80%。具体来说,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预计将于2028年达到峰值,提前于国家碳减排承诺,到2040年,碳排放总量预计较峰值下降60%以上。发展以新能源网联智能汽车为基础的交通系统,以“零事故、零伤亡、高效率”为目标。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达到80%以上,加速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进程。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生态将趋于成熟和健康,高端自动驾驶产品将得到规模应用。与此同时,汽车技术的创新使得汽车产业的协调整合成为可能。教育、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独特策源地,独特的创新能力领先全球。公司正在打造创新驱动、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实现绿色、智能、高水平发展。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跻身世界汽车强国前列。针对燃油车“部门论”,新路线图多管齐下,推进节能低碳化。它说,同时要促进道路的发展。未来5至15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能源。 “到 2040 年,我的销量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仍将占新车销量的约三分之一。到 2035 年,传统动力乘用车将实现完全混合动力; “到204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新增传统动力商用车的65%以上,低碳零碳商用车渗透率将达到15%以上。”中国汽车技术协会会长张金华介绍,汽车节能技术将向能源多元化、能效最大化、控制方式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效动力系统的迭代升级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热效率方面的进步,纯混合动力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48%,无碳燃料与常规能源相辅相成,支持多种能源系统并行发展。多材料混合结构和新材料的应用将深化轻量化的发展。智能技术的进步促进能源管理的全面动态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新路线图增加了新的关键碳排放强度指标。 “到2040年,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下降”,这意味着对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评价将不再单纯考虑电力或油耗,而是统一为更明确的‘碳’尺度。”“新路线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坚持‘石油与能源共进’战略。”这符合乘联会一贯秉持的“石油和能源同样强大”的观点,也符合全球新能源理念。 “除了明确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外,新R Sheetuta还将“改变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从目前的城市、短途场景。”中国乘用车汽车流通协会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表示。他还强调,将继续向中长期场景拓展。到2040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75%左右。到2040年,燃料电池汽车有望从目前的1万辆逐步推进到10万辆和100万辆,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400万辆以上,此外,新路线图还明确了多个关键技术发展节点,特别是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30年开始小规模普及,到2035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采用,届时电池的整体性能、成本和环境适应性将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种子。未来5至1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市场化发展的快车道。 (经济日报记者 杨中阳)